如是我闻

大花与小木:朱光潜谈美 读书笔记(一)

第一章、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一棵古松,在木商眼里,想到的是价值;科学家想到的是根茎叶;而画家只管审美。

失控、适应与创伤:疫情将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

除了人们对新冠病毒在科学上和政治上的诸多关注,疫情下塑造生活的另一个因素可能同样重要:人们为应对这种疾病而作出的改变。

我们思考、行为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一些是故意的,但有许多是无意识的;一些是暂时的,而另一些可能是永久性的已经开始定义我们的新常态。

我生活着:好大一笔疫情补助金到账,担心也来了

自从疫情在英国爆发以来,政府的各项抗疫舒困政策也相继出台。为了保证民生,让人安心宅家抗疫,政府立即出台有工作的人能拿到80%的工资,每月最高£2500。对自由职业者、个体户同样给予保护,综合他们过去三年内的收入平均数,给予80%的工资,每月最高也是£2500。对于那些单亲带两个孩子的,每月给£1800。

卜一:古今中外瘟疫史- -百年一遇COVID-19

去年(2019年)底,武汉最先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蔓延到全世界,至今染病者和死亡人数还在继续增高。这种流传广,而在短期内就造成大量死亡的流行病史称瘟疫(pandemic)。这次瘟疫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为近百年来首见。 事实上,瘟疫和普通疾病一样,是大自然的常态。 回顾历史可见瘟疫屡屡发生,许多都造成重大、遍佈的灾难,也改变了社会的结构。 下表是从网站中节录的全世界人类历史上的大瘟疫:

改变人类历史的西班牙流感

随着新冠病毒在全世界蔓延,除了美国,欧洲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也相当严重,特别是西班牙,累计确诊数已经近二十万,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累计死亡病例超过两万一千多人,看到这些让人忧心种种的数据,不禁让人想起一百年前的西班牙流感。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把这次新冠病毒感染和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作比较,当时全世界究竟发生和经历了什么?

抬杠秘籍25式:北京热不热,是个逻辑问题?

荐:这篇文章的作者太有才了,春秋笔法,以小见大。在现实中,谁声音大,谁就是赢家。很多时候,既张不开嘴,也发不出声,只能听人BB。

——你永远赢不了那些不懂逻辑的人

引语

有一位微博博主(ID:荣大一姐)发了个小感慨“我觉得今天北京有点热”。

微博全文如下:

余光中:隔海书 - 金陵子弟江湖客

1

我这一生,先后考取过五所大学,就读于其中三所。这件事并不值得羡慕,只说明我的黄金岁月如何被时代分割。

第一所是在南京。那是抗战胜利后两年,我已随父母从四川回宁,并在南京青年会中学毕业。那年夏天在长江下游那火炉城里,我同时考取了金陵大学与北京大学,兴奋之中,一心向往北上。可是当时北京已是围城,战云密布;津浦路伸三千里的铁臂欢迎我去北方,母亲伸两尺半的手臂挽住了我,她的独子。

lihantao:风中的烧鸡

正少年的儿子本来是在埋头猛攻一只道口烧鸡的,不知怎地却忽然抬头,问了我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人的基本权利是什么呀?哪个权利最重要呢?”

我想都没想就回答:“三个呀。生命权,财产权和自由权。当然是生命权最重要,没有了性命你还谈什么后两样?”

少年人看看我,又看看烧鸡,纳闷儿地又问:“物竞天择,不适出局,这是天理么?”

阎连科: 被我走丢了的家

有的人永远生活在村落、城巷和房子里;有的人永远生活在村落、城巷和房子外;还有些人,注定是一生都来回行走、徘徊在村落、城巷和房子的里边和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