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 Zero (https://beboundless.xyz/) 是一家在**零知识证明(ZK Proof)**领域深具影响力的公司,由 Brian Retford、Filippo Valsorda 和 Ryan Lauer 共同创立。公司致力于开发基于 RISC-V 架构的通用 ZK 证明系统,以实现可扩展的、链下计算验证。2023 年 11 月,RISC Zero 推出了其核心产品——zkVM(Zero-Knowledge Virtual Machine),这是一种允许开发者在任何编程语言中生成 ZK 证明的工具。
2024 年 8 月,RISC Zero 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式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协议——Boundless。该协议旨在解决 ZK 证明在链上应用面临的两个核心挑战:可扩展性瓶颈和成本高昂。Boundless 协议的核心思想是构建一个开放的、去中心化的 ZK 证明网络,让任何人都能参与生成和验证 ZK 证明,从而实现无限扩展的 ZK 服务。
Boundless 协议的核心原理
Boundless 协议基于一种创新的多方证明生成和分层验证模型。它主要由三类角色组成:
证明者(Provers):他们是网络中的计算节点,负责执行计算任务并生成 ZK 证明。任何人都可以运行 RISC Zero 的 zkVM 客户端,成为证明者,并从网络中获取任务。
验证者(Validators):这些是独立的节点,负责检查证明者提交的 ZK 证明的有效性。他们通过挑战-响应机制来确保证明的准确性。
聚合器(Aggregators):这是 Boundless 协议的独特之处。聚合器负责将多个小任务的 ZK 证明聚合成一个更大的、更易于验证的证明。这种聚合过程大大减少了最终需要链上验证的数据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延迟。
运作流程:
任务分发:用户或智能合约将计算任务发布到 Boundless 网络。
证明生成:多个证明者并行地执行任务并生成各自的 ZK 证明。
分层验证:验证者随机抽取并验证这些证明。
证明聚合:聚合器将这些经过验证的证明聚合成一个最终的、高压缩比的 ZK 证明。
链上验证:最终的聚合证明被提交到区块链上进行验证,链上智能合约只需验证一个单一的、高效的证明,而无需关心复杂的链下计算过程。
这种设计使得 Boundless 协议能够处理海量的计算任务,同时保持极低的链上成本。它将 ZK 证明的生成和验证过程从中心化的公司或少数几个节点,扩展到一个开放的、去中心化的网络,真正实现了无限可扩展性。
Boundless 的应用场景与价值
Boundless 协议的出现,为 ZK 技术在 Web3 世界的应用打开了新的大门。其主要价值在于:
大规模链下计算:开发者可以在链下执行复杂的计算,例如:
高频交易策略:在链下进行复杂的订单簿匹配和交易验证。
链游逻辑:将复杂的游戏状态和物理引擎放在链下运行,并将最终结果提交链上验证,解决链上游戏性能瓶颈。
AI/ML 推理:在链下运行 AI 模型,生成零知识证明,以验证模型的公平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同时保护模型的知识产权。
降低成本:通过聚合证明,Boundless 协议极大地减少了链上验证的 Gas 费,使得原本昂贵且不可行的链上应用成为可能。
增强去中心化:通过引入多方参与,协议避免了对单一中心化证明服务商的依赖,提高了网络的健壮性和抗审查性。
互操作性:由于 RISC Zero zkVM 的通用性,Boundless 协议可以支持任何编程语言编写的程序,并能将证明提交到任何 EVM 兼容链上,为跨链应用提供了强大的底层支持。
Boundless 的应用包括:为 EVM 提供无限算力的 zkCoprocessor Steel,帮助以太坊合约突破 Gas 限制;为 Rollup 提供加速与安全升级的 OP Kailua,支持从乐观到 ZK Rollup 的平滑过渡;以及 The Signal,将以太坊信标链的最终性事件压缩为 ZK 证明,实现跨链互操作。2025 年 7 月,Boundless 主网 Beta 在 Base 上线,截至 8 月 18 日,累计处理 542.7 万亿计算周期、39.9 万笔订单,日均订单数突破 1.5 万,履约成功率高达 98%–100%。算力峰值超 25.9 MHz,单周期成本接近零 Wei,展现了指数级增长与成本优势。比特大陆、6block 等矿工群体正加速加入,推动产业化。其原生代币 ZKC 总量 10 亿,采用逐年递减通胀,并与 PoVW 绑定,承担质押、激励与治理功能,为 ZK 市场提供经济与安全锚点。
总结
Boundless 协议是 RISC Zero 在 ZK 领域的一次重要创新,它将 ZK 证明服务从一个中心化的工具,转变为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通过其独特的分层验证和聚合模型,Boundless 协议有望解决 ZK 证明的成本和扩展性问题,为 Web3 应用的大规模采用铺平道路。虽然目前尚未有代币信息,但其技术路线和未来潜力,无疑使其成为 ZK 领域最值得关注的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