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

孔子与美国

200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图书馆,偶 然翻到一份1743年的《纽约周报》,当时的美国还没有独立。这份内容简单的报纸只有4个小版,可占据整个头版篇幅的,居然是一篇名为《孔子的道德》的文 章。里面对中国崇尚儒学、言必称孔子的行为作了不少介绍。那之后张涛花了7年时间,在15家美国报纸上收集近万篇涉及孔子的报道,分析美国媒体塑造的孔子 形象。

采访虾仔周国祥

第一次采访:黑夜之目

是谁,这缟素的祭者

我步入灵堂时,里面一片漆黑。气氛肃穆异常,人们正在默哀,鸦雀无声,时间与生命都停滞了。远处的墙壁,挂满了花圈和挽联。聚光灯把雪似的集束光打在灵柩上。我从死者身边走过,三尺之外的遗容,未现老态,他才 56岁,还算春秋鼎盛,但失血的嘴唇所泛出的白色,化妆师无法掩盖,皮肤也像桦树皮一般,白中带森冷的幽光,这些因枪伤而死的人特有的表征,恰好和灵堂内作为主调的白色呼应——白的挽联,白的帷帐,未亡人和后代头缠的孝巾----

电影《桃姐》的真实故事---上帝的忠心仆人

原型“桃姐”:上帝忠心的仆人蒙爱的儿女电影《桃姐》改编自香港著名基督徒监制李恩霖的真实故事,为的是纪念那位一直照顾他成人的女佣。已返回天家的桃姐,毕生服侍李家五代人,直至中风入住老人院,才结束与李家的宾主关系。

苦戀的甜滋味

一位朋友分享道:她讀大学的儿子「終於恩准」了她十分钟的时间见面,她感到「无比地快乐和幸福」。我看到他兒子还非常体贴地跟她合了影,照片上高大的兒子和嬌小的媽媽並排站著两个人都笑得很開心。

西行漫记-----写在前面

就在我今天动笔打算为自己的这本已完成的边走边写的游记写几句话之前,我都没有真正认真的思考和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只要有时间,我就爱远行?

远方——对我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向往?是梦想?

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

 “如果在30岁以前最迟在35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

“可什么又是不平凡呢?”

“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另类嫁娶看宋朝

古话说得好,男婚女嫁人之大伦,看似是两个人的事儿,实质上亦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譬如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嫁娶的情形也是迥异的,以前哪有闪婚、裸婚、拜金婚的说法?身体健康,两情相悦,再有个窝儿,也就喜大普奔了,一个新的家庭单元即可组成,没如今这么闹心。

古代名人也“裸婚”

电视剧《裸婚时代》的热播让人们熟悉了“裸婚”。“裸婚”让许多人意识到,物质并非是决定婚姻的最重要因素,夫妻应当共同奋斗来创造幸福生活。“裸婚族”的出现,是一种无奈,还是一种进步,抑或是一种回归?

温哥华的温州人

温州人被称谓中国的犹太人,其本意是指他们会作生意,会赚钱。在温哥华,就聚集着这样一批温州人。为了探讨新一代温州人的发家足迹,我作为老一代温州人,和他们交了朋友,借此记录了他们一些奋斗历史。

新鲜空气可以使你致命

阿尔特·布克伍德

烟雾曾经一度是洛杉矶最大的吸引力,而现在则遍及全美国,从比尤特、蒙大拿到纽约城,人们都在习惯于这种被污染了的空气,以致呼吸别的空气反而感到很困难。

最近我到各处讲演,我停留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亚利桑那州的弗拉格斯塔夫,那里海拔大约7000米。

当我走出机舱的时候,我立刻闻到一种独特的东西。